2月28日下午,在董事长、校长刘鹤霞,副校长王淑华的带领下,我校一行人来到武警政治学院,同该校思政研究工作的专家共同探讨立达思政改革特色立项课题。武警政治学院政治部陈香山主任、隋锡联处长、张鑫教授、潘学萍教授、苏阳老师、王玥老师、我校基础与外语学院主持工作副院长史跃勋、社会科学部主任周淑敏等出席研讨会。
首先,隋锡联对我校参加研讨的老师表示欢迎。然后,刘鹤霞介绍了当前教育部和上海市市教委对高校思政课改革的政策要求、上海市教委对上海高校思政改革验收的规定、以及目前在思政课改革做得比较成功的几个案例,主要包括复旦大学的“治国理政”、上海交通大学的“读懂中国”、同济大学的“中国道路”、华南理工大学的“绿色中国”等,这些成功的课程改革让学生对思政课充满兴趣,使思政课堂富有活力和吸引力。她说,我校思政课改革可以和武警政治学院共同合作,以搭建研究室作为平台,推进我校思政改革。
王淑华提出了我校在思政改革上的诉求,一是寻找思政改革的特色主题,二是围绕该主题提出改革内容的纲要,这也是本次研讨会的主旨。她说,武警政治学院在思政研究方面专家众多,成果累累,希望武警政治学院的专家对我校的思政改革工作给予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尤其是在凸显改革特色上,能够创新意,与众不同,并提议是否可以从“一带一路”或者是“智慧中国”入手,通过课题立项进行研究,研究成果通过学校的特色选修课来呈现。
最后,我校思政课老师和武警政治学院的专家们进行了热烈的交流。
苏阳指出,“一带一路”是在2013年提出,涉及领域众多,包括外交、军事、经济、政治、文化等。当前央视一部大型纪录片《一带一路》包含了六个不同的主题,分别是共同命运、互通之路、光明纽带、财富通途、金融互联、筑梦丝路,真实记录了沿线国家携手打造“绿色丝绸之路”、“健康丝绸之路”、“智力丝绸之路”、“和平丝绸之路”的努力与实践。思政课改革可以考虑从中择取特色专题,比如从文明之路的视角展开。隋锡联强调,“一带一路”核心在于推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可以考虑更为有前瞻性的主题。张鑫认为,学生对现有思政课不感兴趣主要是课堂教学方法存在问题,他聆听了复旦大学思政课,该课堂以案例式教学,课堂呈现如故事般有吸引力。课堂呈现如果能够做到案例式、研讨式或者运用更多的信息技术,将能够增加思政课堂的魅力。潘学萍指出,党的创新理论众多,“一带一路”是其中一个专题,我们选取一个专题,可以再将其细化为几个组成部分,对每个组成部分进行研究。
在各位专家集思广益、思想火花的碰撞之下,会议研讨组暂时拟定了两个思政改革的备选主题,一个是复兴桥梁,从经济繁荣之桥、政治互信之桥、文明互鉴之桥、安全稳定之桥四个部分展开;另一个是筑梦丝路,对应组成部分分别是经济繁荣之路、政治互信之路、文明互鉴之路、安全稳定之路。研讨会结束时,刘鹤霞向武警政治学院的专家表示真诚的感谢,并赠送了丝绸版的《孙子兵法》。


研讨会结束后,隋锡联热情带领我校研讨会成员参观中国武警政治工作史馆与武警政治学院院史馆。史馆布置庄严大气,中共的重要发展阶段和历史人物呈现极具特色,在他细致地讲解下,我校参会人员纷纷表示在思政工作上备受启发,希望能常来交流学习。(教务处)
